Search

【德籍啤酒專家Peter Eichhorn對2015年啤酒市場的觀察】
原文是以德語撰寫,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德籍啤酒專家Peter Eichhorn對2015年啤酒市場的觀察】
原文是以德語撰寫,以下是我的重點摘要:

1. 品牌多到令人不知所措,類型觀念變得重要
小型酒廠不斷出現,啤酒品牌愈來愈多,消費者若能懂得區別類型,將更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,也能更自在地享受啤酒的樂趣,而不再只是呆呆地以為:「喔,這是精釀啤酒,產量很少,所以一定是好貨!」

2. 消費者不再那麼好騙,精釀不見得是好釀
掛上精釀(Craft)的字眼,有了好的品牌故事,有了搶眼的酒標設計,又怎麼樣?雖然很多新興品牌打著精釀的旗幟,但是瓶中裝的,不見得是好酒喔!隨著市場逐漸成熟,消費者也開始學習如何區別啤酒品質,辨別風味缺陷。

3. 精釀啤酒拓展版圖,國際交流機會增加
原文作者身為德國人,把德國拿來跟其他國家的精釀啤酒比較。他說,德國目前當然比不上美國、挪威、義大利、日本,甚至連以色列都領先德國至少五年。但是,想要迎頭趕上並非遙不可及,首先必須向國際知名品牌學習。(我們不妨思考一下,台灣產業的處境⋯⋯我們能在多大的程度上,向國外取經學習呢?)

4. 精釀啤酒不是炫耀工具,而應該成為消費習慣
精釀啤酒在社群間的曝光,仍然大幅仰賴部落格與臉書的寫手,他們多數以搜集不同品牌為目的,幾乎像是炫耀的方式,貼出各式各樣的啤酒照片,然而評論的內容只有「很讚!」「很划算!」這樣對於提升精釀啤酒產業毫無幫助。我們期待消費者可以瞭解,進而欣賞與享受啤酒,進而持續購買,成為消費習慣。如此才能營造精緻品味的風氣,而不是買一瓶拍照、喝過即忘。

5. 精釀啤酒後勢持續看好,啤酒釀造企業跨國設廠
在德國,精釀啤酒產業能見度愈來愈高,而且進口品項愈來愈多,甚至一些美國精釀品牌也到德國設廠,譬如美國的Stone啤酒廠已經在柏林開工了。這些外來品牌的成熟度極高,不論是酒標設計、品牌故事、市場溝通,都非常值得學習仿效,也將替國內啤酒產業帶來刺激與啓發。(原文作者身為啤酒國度土生土長的德國人,他看到美國酒廠逐漸攻下德國,感觸應該特別深刻吧!)

6. 精釀到底是一種品味享受,還是一種態度立場?
二十年來,精釀啤酒的生產規模愈來愈大,已經漸漸不能以「量『少』質精」來定義,甚至有些知名的精釀品牌行銷代理也已落入國際集團的掌握。精釀啤酒逐漸不再只是一種對抗平庸商業釀造的小規模釀造產品,而是產能提升,以千軍萬馬之勢登上舞台,成為垂手可得的品味享受。

資料出處:http://mixology.eu/drinks/craft-bier-betrachtungen-2015/


Tags:

About author
葡萄酒/啤酒/烈酒 酒類文化教育工作 酒類參賽技術指導 酒類生產品質顧問 熱門核心課程:波爾多葡萄酒;布根地葡萄酒;香檳;德國啤酒;比利時啤酒;干邑白蘭地;蘇格蘭威士忌;中式白酒;品飲學/品評技術;世界酒類;品酒大師班/幼幼班;品酒筆記寫法
法國國家認證品酒師、國際認證講師,身兼國際葡萄酒、啤酒、烈酒大賽評審
View all posts